繼「阿祖的兒子」、「湄公河畔的台灣囝仔」後,今年《商業周刊》「一個台灣,兩個世界」關懷系列,將與金馬獎導演林育賢合作,紀錄兩個殘缺小生命的笑與淚。

二○○六年,一月,往南行駛的自強號列車上,金馬獎最佳紀錄片「翻滾吧,男孩!」導演林育賢,在隨手札記上寫下這麼兩段文字:

「當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,他不斷在我面前比手畫腳,唯一我猜得到的就是大象。當我猜中的時候,他會興奮的發出『哞!哞!』的叫聲,並且像隻在森林裡莽撞奔跑的小象,不時的伸出長長的鼻子在打探你的心情,所以我叫他大象男孩。」

「關於機器女孩,她六歲之前都是望著天花板度過,現在有機會接受復健,她就像嬰兒般學習著如何靠雙手支撐或站立。每當她試著站立的時候,怪異的姿勢,就好像肢體關節少了一個螺絲的機器人,所以我叫她機器女孩。」

《商業周刊》自二○○三年起,每年都推出「一個台灣,兩個世界」關懷系列,今(○六)年將以身心障礙兒為關懷主軸,並由林育賢執導紀實片。這個為期一百八十天的採訪調查作品——「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」的故事,即將於四月十三日起陸續推出。

兩年前,林育賢以笑中帶淚的手法拍攝「翻滾吧,男孩!」紀錄宜蘭公正國小體操隊的七名小男孩努力奪冠的故事,一舉刷新紀錄片票房,也榮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。林育賢,成了最亮眼的新生代導演。

林育賢第一次與本刊採訪團隊拜訪大象男孩時,短短幾分鐘即抓住孩子的生命力特質,與他變成朋友。其後,他的生命跟著男孩起伏,一起笑鬧、感受孤獨、努力求生。

由於頻繁的出機拍攝,當攝影夥伴另有要事時,個子不大的林育賢,就一個人扛著攝影機一整天。有一天,大象男孩住院檢查,林育賢立即趕赴醫院,拍了整天,傍晚,他紅著眼眶說:「我快昏倒了」。但隨即,他又扛起機器工作。殺青後,是密集的剪片,他看著過去一百多天的紀錄,一會兒流淚,一會兒大笑,彷彿主角的生命,已與他連在一起。夜以繼日的工作,他的眼睛更腫了。

面對患有缺陷的孩子,悲憐,是容易的,但林育賢透過鏡頭,想向閱聽人索求更多。以下是他接受專訪,談他此次拍攝的心路歷程:

在沒有希望的城市中 他們展現了生命的韌度

《商業周刊》問(以下簡稱問):一開始,你好像還在猶豫要不要拍這部片子,是什麼讓你改變心意?

林育賢答(以下簡稱答):一開始我沒有答應,因為我剛完成一個紀錄片,也是兒童題材,對我來講,同質性太高了。

而且,就一個紀錄片的導演來說,如果對個案沒有感覺,這個案子就不能接,因為一定拍不好。但當我與佩修第一次拜訪個案時,我滿被感動!來不及簽約就開始拍攝了。因為,故事已經在發生。在這樣的小生命身上,你看見他們努力的把握機會求生存,這樣的努力應該被看見!

在這樣沒有希望的城市中,他們,讓我們看見生命的韌度,這樣的堅持,我相信可以打動很多人。

問:第一次見到這兩個主角時,什麼地方最引你注意?

答:這個男孩很特別的是,看到他第一眼,他很想跟你溝通。

一直以來,他所謂的遊戲空間,就只有家裡跟醫院,所以,有外人到家裡,他是很興奮的,他會很想要跟你溝通,可是根本沒辦法,所以他就會拉著你,然後開始比很多姿勢。他最常比的就是「大象」(手捏鼻比畫為象鼻子)。

另一個女孩是腦麻(腦性麻痹),所以在練習爬、走,她的關節有時候擺的是很怪的位子。讓我們感動的是,短短的半年之內,她改變了多少事情:她改變自己,開始學走路,開始學游泳,改變了她的母親。今天,因為我們的介入,所以她可以有這麼大的轉變。這樣的影片,會鼓勵很多人。

問:有沒有讓你比較難忘的場景?

答:有一次我拍女孩靠輔助器學走路,她邊走邊哭。她一邊走、一邊哭得很慘,可是最厲害的是,她對自己喊說:「我要加油,我要加油!」

她好像有點在埋怨說,為什麼我不能像你們一樣這麼正常,怎麼辦?所以我只好繼續下去,對自己喊「我要加油!」她在呼喊一些事情,這個最令我難忘。

我們介入讓生命有了轉折 這是他們人生下一段的冒險

問:這次的影片,跟「翻滾吧,男孩!」的拍攝手法有什麼不同之處?

答:我想我會延續「翻滾」的風格,但會改用「童話」敘事。因為這樣一個寫實故事,很容易聯想到「悲憐」,我不希望用這樣的切點,因為太容易了!你只要一看到影片就會感動落淚,但是,未必就是要朝這個方向走。透過童話的方式,比較能夠賦予想像,傳達「希望」。

所以,我會希望整個影片,會有悲傷的地方,可是悲傷完之後,我們會得到一些振奮的感覺,所以我把它定位為一個「冒險」。

在這個關鍵點上,因為有我們的介入,他們的生命開始有了轉折,開始有了改變,我定義這是他們人生下一段的冒險。

問:在整個拍攝過程中,您認為最困難的會是哪部分?

答:我當初沒有意想到的是,一個是不會說話的對象。因為紀錄片是真實的,所以他一定要透過對話,沒有對話故事就很難進展,這是最大的難度。

但是,這樣缺點也剛好是優點。一個不會說話,但是靈活的主角,和另一個思考敏捷卻僵直的主角剛好是對比,這對我來說反而是有趣的地方,是一個對比。

問:您期待這片子可以發揮什麼樣的影響力呢?

幫助他們很簡單 從說一聲「你好」開始

答:中國人生了身心障礙的小孩,總覺得就是你上輩子做了什麼導致報應,所以很多這樣的小孩或是家庭下場都不好,有很多就是把他關起來,不然就是遺棄。

家庭有這樣的小孩,我們會希望,你多給孩子一些機會(雙手交握),給彼此一個機會,這樣世界會更美好。整個影片看完,讓我們知道,這樣的小孩,如果你適當的介入幫助,其實他可以改變很多事情。而且,我希望拉寬一點來看,不只是身心障礙的,還可以鼓勵到整個社會,甚至是一般人。如果你面臨到困境,其實你看到這些孩子,他們在面對什麼樣的問題,而他還很積極的在求生存,我相信你自己會有一些改變。

問:你會怎麼定義這部影片?

答:我一直要說,這不只是一部紀錄片。我認為它只是一個開始。它真的只是一個逗點,只是一個開始不是結束。如果你願意,我們希望你伸出援手,可以幫助他們,很簡單的跟他說聲:「嗨!你好!」這樣就夠了。不需要悲憐他們。剩下的,他們會證明給你看。

完整【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】報導,詳見4月13日960期《商業周刊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扶 桑花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